close

請觀看、閱讀或聆聽任何一個與身體議題相關的文本(主題可以是本學期課程有涵蓋到的,但也可以是你個人感興趣延伸的),文本則可選擇電影(或紀錄片)、文學、漫畫、繪本、音樂(或MV)、攝影集(或其他藝術作品)等等,請運用課堂或讀本所學習到的相關概念書寫你的心得感想。字數不限。

 

文本:超完美嬌妻(2004)

 超完美嬌妻  

  超完美嬌妻是改編自小說The Stepford Wives,繼1975年的翻拍電影後推出的新世紀超完美嬌妻。敘述一個社區裡充滿著機器人般的完美妻子,美麗而且是優良的家庭主婦。因為視覺社會學談到這部電影的歷代轉變符合社會時代背景,勾起我模糊的記憶,小時候觀看的印象僅止於最後妮可基曼一頭金髮在超市推手推車的畫面,所以特地費了一番精力去出租店找來重溫。

 

  電影的主題圍繞著完美的家庭主婦,家庭主婦的形象是以美國中產階級的家庭主婦為標準。地點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社區,整齊的街道、有庭院的大房子。女性多是金髮碧眼的白種人,身材高挑曲線曼妙,豐唇白牙,不時洋溢著微笑。這些女性洋溢著一種不自然感,讓觀眾一眼就覺得這是機器人,隨著故事的推演發覺這些女性是被植入晶片控制思想與行為。故事非常直接的提供一個形象:那些男人打造了一個符合自己喜好乖順聽話的完美機器人妻子。以下就各個面向來作討論。

 

完美的角色扮演等於完美的機器人?

  裡面的展現嬌妻『功能』的場景有一塵不染的家居環境、烘焙甜點,還有只聽見聲音的性愛畫面。顯示一個優良家庭主婦的責任包含打掃家裡、作出大量食物,進得了廚房,也上得了床。有趣的是關於嬌妻功能的展現畫面也就僅此於此,看不到其他家務,例如洗碗、洗衣等繁瑣事務在電影裡都沒有呈現出來。也許是因為這些事情不值得一提,僅需要打掃跟烘焙就能展現出嬌妻的功用。從一個科技的身體來看,這些嬌妻已經近乎是賽伯格狀態,更準確地說已經是沒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電影對於嬌妻的狀態並沒有很清楚的描述,主要是植入晶片,但他們的身體都已經機械化,可以碰火而且樣貌也有所改變。故很難確定究竟是只有腦部的晶片,還是包含身體的改造。通常科技的身體會具有延展且強化的功能,但在電影裡,如此完美的身體卻只是在進行一般的例行家事,雖然是把這些家事做到最好,最一塵不染的環境、最棒的性愛娃娃,但是整體來說,卻只是讓他們做最基本的『任務』。除了提到其中一位妻子具備自動提款機功能,都沒有任何的特殊能力。也就是說一個機器化、能力頂尖的機器人只是用來完成一般家事,讓人在讚嘆之餘也覺得這些嬌妻似乎不那麼的『機器人』。此外,創辦人具有高科技的技術,除了可以改造人類之外,也把社區改成高科技住宅,屋子的一切都有電腦控制。一如〈家庭中的工業革命〉一文中所說,女性的家務原本應該由日益進步的科技所取代,但事實是女性仍需花更多時間來做家事,而且需要做得更好。雖然影片中提到的家務事並不多,但可以推測,雖然是一個高科技的住宅,對於家事的要求應該是更強調人工與原始方式,例如裡面一直提到手作的甜點。意味著用先進科技創造的嬌妻是要達成更傳統、平凡的形象。

0531444_33327_MC_Tx360  20d4950512df26f113b55fdbc31ae9c2   

機器人與情感勞動

  女性除了飽受家務勞動之苦,還有情感勞動的壓榨,不論是扮演可人的妻子或者溫柔的母親。裡面的嬌妻有著弔詭的情感勞動,首先她們是最棒的情感勞動範本,永遠微笑待人、不會生氣、非常溫柔。影片中的對照組是女主角一開始職業女強人的犀利氣場以及與最後解除晶片後眾妻子對丈夫們怒吼的畫面。創辦人也說就是因為正常夫妻會有吵架,所以才把嬌妻設定成如此的順服溫柔,就不會有爭吵,只有和樂融融的畫面。然而這樣的溫柔婉約很明顯是假的,裡面的嬌妻沒有真實的情緒,說我愛你也不是真心的。但是劇中的男人們卻不在意,也沒關係。讓我不禁思考,這些男人都知道嬌妻的微笑、她的叫床都是假的嗎?這裏有個反思,在強調要求情感勞動的家庭互動中,真心的情感勞動是否是必要的?而假裝出來的情感勞動是否更容易被接受而且更輕鬆?也不會被察覺?回到影片來說,其實根本沒有所謂假的情感勞動,因為他們是機器人,所以其實沒有情緒,情感勞動只是個假議題。透過科技丈夫可以控制嬌妻要怎麼反應、要說什麼,所有的互動都只是單方向的,嬌妻沒有主控權也不會有任何反應。比起賽伯格,這裏的嬌妻其實已經不算是賽伯格那種半人半機械的範疇,而是純粹的機器。所以當女主角含著眼淚問男主角是否想要讓她毫無情感的說出我愛你時,男主角才因此和女主角站在同一陣線。

 

衣著與場景

  從女主角一到小鎮,衣著是一個最明顯的差異,裡面的嬌妻穿的是60年代的美國鄉村風,充滿甜美碎花的及膝、凸顯身材洋裝,對比女主角那種都市幹練的黑色緊身洋裝。當女主角假裝變成機器人時,也換上了飄逸的雪紡洋裝。這些洋裝代表完美的家庭主婦形象,乾淨、甜美而且夢幻性感,是個性感尤物的洋娃娃妻子。在現實中,一個勞碌的家庭主婦不可能如此光鮮亮麗,合身的衣服不適合勞動,也可能沾滿髒污。而嬌妻的裝扮是反應男人眼中,或者說想像中的妻子裝扮,嬌妻是男人的芭比娃娃。而這樣的裝扮卻也符合美國中產階級婦女的刻板印象,讓人一邊想到這就是中產階級時,一邊讓人對如此的聯想感到警覺,這部電影除了諷刺家庭主婦的刻板形象,真正諷刺的對象應該是美國中產白人家庭。影片最多的場景除了展現男子氣概的丈夫俱樂部,再來就是超市,一個廣大而且種類繁多超市,嬌妻們優雅的推著推車在裡面悠遊採買。顯然採買是家庭主婦的一項功課之一,不論是烹煮食物或者添購生活用品,都是女主人所必須全盤掌握的,即使智慧冰箱可以告訴你牛奶沒了,但採買的工作仍是家庭主婦要負責的。這樣的採買通常是具有目的性的購買,雖然我們也不乏一邊逛大賣場,一邊隨手放入非預期購買的商品。然而在影片中,賣場裡的嬌妻們卻不像是去賣場採購,只是推著推車在賣場走伸展台,然後在走道上彼此相遇優雅地打招呼,再繼續走著。不論嬌妻是否真的需要採購商品,在賣場推手推車更像是一種表演儀式,表演嬌妻的責任,以及進行社交活動,即使機器人不需要也沒有社交。也許在網購當道的現在,家庭主婦仍需要去菜市場,以向旁人宣告自己是盡責的家庭主婦。

 衣著  

超市  

女性的反撲?再現?還是諷刺?

  普遍認為這部新世紀的超完美嬌妻是女性意識高漲的反撲,因為電影翻轉了小說原本的結局,透過女主角假裝變成機器人最後解放了所有嬌妻。最後更權力反轉,變成丈夫們在賣場推手推車,焦頭爛額的找東西,女性則廣播說『no talking, keep shopping』。除了女主角象徵那個女性的解放者,影片仍有許多部分暗示女性就是那個作繭自縛的加害者與被害者。例如整個小鎮是由克萊兒這位女強人所創造的,她說她嚮往那種美好與世無爭的60年代郊區生活,所以打造了這個夫妻和睦的社區。另外將妻子加工成不會反抗的機器人是一件夫妻雙方合意下的結果,克萊兒瞄準那些女強人夫妻,看準他們一定存在著婚姻危機,才讓他們搬來社區,再由機器人老公組成的俱樂部讓男人相信一個順服妻子的好處,最後再說服妻子這樣的改造是皆大歡喜。意味著是女性自願變成機器人,就如同現實生活女性自願走進婚姻墳墓、不斷偽裝自己、失去自我,只為了扮演好妻子的角色。另外電影也多處重複了性別刻板印象,包含女強人與軟弱無能的丈夫這種組合必定帶來不愉快的婚姻;整個社區的維持必須靠克萊兒的機器人老公,由一個男性來管理鎮上的男人。當大家發現克萊兒的老公是機器人時,會想:既然你可以改造老公,為何不改造所有丈夫呢?既然他們既無能力又愛抱怨,為何不是讓他們更匹配那些女強人老婆,反而是讓老婆『低就』丈夫?再一次的凸顯女性總是那個為婚姻而改變與犧牲的那個。其他刻板印象的再現還有最後是女主角負責色誘、男主角去『亂按』解除晶片安裝,這種典型的性別分工。男性的刻板形象在丈夫俱樂部一覽無遺,專屬男性的活動而且一定要拋下妻子出門,對比的是男主角陰柔的氣質,在影片中他和女主角是交換的存在,女主角是陽性,職位比他高、氣勢比他陽剛、大而化之;男主角則更多愁善感、溫柔、注重溝通。也正是他的陰性氣質讓他決定放棄把妻子機器人化。於是對於男性與女性的刻板印象也因此在他們身上得到翻轉。整體來說這部電影一方面再現了一些性別刻板印象,另一方面也翻轉與打破刻板印象。

 

  許多影評者或女性主義者把這部影片與2014年的Gone Girl合在一起討論女性意識的興起與反撲,超完美嬌妻在電影上的分類也從以前的驚悚片變成黑色喜劇片。然而故事充滿著機器人,卻不在科幻片之列,討論賽伯格的電影列表也不見這部影片的蹤影。當賽伯格越來越深入日常生活時,這部影片也許可以作為一個反面案例,暗示著賽伯格對於女性壓迫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捲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