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的見與看不見的台北,首先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日治時期對於台北的空間均質化以及視覺化的改造,例如拆掉台北圍牆,方便視線穿透。這讓我立刻聯想到傅柯的圓形敞視監獄設計。圓形監獄的設計讓管理者可以從中央一覽無遺犯人的一舉一動。

 

讓我開始想,空間作為權力的展現,以及運作的場所,究竟可以有什麼樣的展現,或者該如何從外在的樣貌回溯權力的目的?雖然目前台北現代的都市規劃似乎是以都市生態與發展為考量,例如捷運該建在哪裡、哪裡要被都更、公車道該怎麼劃分等等。然而我認為最明顯的權力運作展現莫過於把空間作為權力的籌碼。

 

空間不再只是掌權者可以明目張膽任意使用、規劃的所有物,都市的規劃成為市民關心在意,甚至想要主導的主題,因此成為掌權者拿來換取選票的籌碼。舉例來說參選人的政見通常都會包含對於都市的發展規劃。交通建設更是一大重點。不論是新北市朱立倫提出的三環三線、台中市的BRT+捷運,或者現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提出的新生高架橋地下化。交通意味著一地的開發,台北市的許多地方因為有了捷運、快速道路等建設,而迅速的繁榮起來,連帶的房價也跟著上漲。對於市民來說,交通建設這項政見幾乎是選民們最在乎的,以台北市為甚。於是乎空間成了政治人物的籌碼,用來換取人民的選票。前幾天看到淡江大橋終於要動工了,從79年就開始規劃,如今103年才開始動工,預計108年才會完工。由於交通建設其實是一個非常長時間的建設,但是因為是一向最『可視、可感』的成果,因此不但很容易被拿來當成政治支票,而且選民也愛聽。然而交通建設的兌現時間相對較長,政治人物因此容易把交通建設當『空頭支票』來開,當選之後,也不一定會兌現。

 

另一個例子是喊了好幾年的淡水輕軌,房子的蓋的差不多了,輕軌仍不見蹤影。然而詭異的是,周圍房子都已經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即便這場『雨』根本還沒下。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空間開始具有未來性,而且是權力賦予這項特質。當政治人物說要蓋輕軌,即使現在還沒蓋,幾年後也還沒動工,但大家都認為終有一天,這輕軌會蓋成。『因為就是都市未來的規劃啊』,市民抱持的心態視這樣子。因此,空間被當成權力的籌碼,用來賄絡市民。另一方面,由於這樣的利用,讓空間開始出現時空不協調,交通建設尚未建好,一個地區可能就已經先蓋好房子、房價上漲、人潮湧入等等,原本一切要等交通建好才會發展起來,卻可以憑藉著尚未成真的願望而事先實現。

 

激進一點可以說,政治人物只需要出張嘴說說要進行交通建設,就可以帶來實際的發展,根本不需要實質的興建。權力讓空間有什麼樣的展現?我認為他讓空間有了時空不一致的發展,而且甚至是預借未來的發展。預借了X年才會完工的發展榮景,預先享受都市發展的好處。就如同我們可以預借金錢來消費一般。

arrow
arrow

    捲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